理解永續合約的保證金模式
永續合約交易所通常提供不同的保證金模式來管理抵押與風險。最常見的兩種模式是混合保證金與單倉保證金,它們在機制上有明顯差異:
定義與核心機制
混合保證金:所有倉位共用一個保證金池。整個帳戶的淨資產都可作為任一持倉的保證金。未實現盈虧可以互相抵消,盈利倉位能延長虧損倉位的存活時間。但這也意味著,若單一倉位出現嚴重虧損,可能會侵蝕其他倉位的保證金,導致連鎖清算。混合保證金的優勢是最大化資本效率,能用一個保證金池支持多個市場。
單倉保證金:每個倉位有獨立的保證金分配。你必須明確地為單筆交易指定資金,只有這筆資金會承擔風險。若行情不利,其他帳戶資金不受影響——虧損僅限於該倉位的保證金。這種模式能將風險限制在單一交易中,但需要更頻繁地管理,因為每個倉位都必須單獨監控。
投資組合保證金:部分進階平臺提供的模式,根據整體組合的淨風險計算保證金需求(考慮相關性與對沖效果),而不是單一倉位。對沖後的倉位能降低整體保證金需求。不過,此模式通常只對機構或高淨值帳戶開放,且依平臺不同而異。
初始保證金 vs 維持保證金、標記價格/指數價格與清算機制
在槓桿交易中,有兩個至關重要的門檻:初始保證金和維持保證金。
初始保證金:用於開倉。例如,若交易所要求 10% 的初始保證金(相當於 10 倍槓桿),則你必須投入倉位名義價值的至少 10% 作為抵押。 維持保證金:用於持倉。例如,若維持保證金比率為 5%,則必須確保帳戶淨值至少維持在倉位名義價值的 5%。一旦因浮動虧損導致淨值低於此水平,系統將執行清算。
標記價格與指數價格
為了公平,交易所通常使用標記價格來計算未實現盈虧與檢查保證金,而不是直接用最新成交價。
指數價格:通常是基於多個主流市場的加權平均價。
標記價格:緊跟指數價格,避免因單一平臺瞬時價格波動(例如「針刺」)而觸發不合理清算。 清算觸發條件:當標記價格朝不利方向移動,導致保證金比率低於維持保證金門檻時,清算即會啟動。
清算流程
當保證金比率(帳戶淨值 ÷ 倉位價值)低於維持要求時,交易所的風險引擎會執行清算:
單倉保證金:若該筆倉位的獨立抵押不足以覆蓋虧損,該倉位會被強制平倉。
混合保證金:系統會計算總帳戶淨值與所有倉位的維持保證金需求。若總資金不足,通常會先清算最大虧損倉位。
執行機制:清算引擎會以市場上最優價格強制平倉,並從抵押中扣除清算費用。混合保證金特點:其他盈利倉位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緩清算,但若最終觸發,可能會波及整個帳戶。
清算價格的計算
不同交易所有不同公式,但普遍規則是:
槓桿越高、維持保證金要求越緊 → 清算價越接近入場價。
例子:使用 10 倍槓桿且維持保證金為 1%,則多單的清算點可能僅距入場價下方約 9%。因為下跌 10% 會完全抹去 10% 的初始保證金。
降低槓桿或追加保證金 → 可拉遠清算價格,增加倉位緩衝空間。
混合保證金 vs 單倉保證金:實務差異
兩種保證金模式都能讓你使用槓桿進行交易,但在風險處理與資金運用上差異明顯:
抵押金共享:混合保證金使用共享抵押池,帳戶全部資金會自動支援任何倉位。單倉保證金則使用獨立抵押,你透過為單筆倉位劃撥資金來限制風險。
風險傳導:混合保證金會讓風險在不同倉位間傳導,一筆大額虧損可能消耗掉支撐其他倉位的資金。單倉模式則將風險分隔,單一倉位的失敗不會影響其他持倉。
清算動態:混合保證金在其他倉位有未實現盈利或多餘資金時能延緩虧損倉位的清算。但若虧損持續,可能導致更大規模的清算,影響多個倉位。單倉保證金則會更快觸發清算,但損失僅限於該筆交易。
資本效率:混合保證金對活躍交易者更有效率,因為所有資金共同作用,能以相同的資本開設更多倉位。單倉保證金效率較低,因為資金被逐一鎖定於各筆交易中。
對沖與淨額化:混合保證金對組合交易更有利,能即時以一筆倉位的盈利抵消另一筆的虧損。單倉保證金則無法做到,每筆倉位的盈虧都是獨立計算。
操作成本:混合保證金在保證金管理上較省心,系統自動分配資金。單倉保證金則需要額外注意,每筆倉位的保證金狀態都要單獨監控。
手續費與資金費率:兩種模式的費率相同,但影響不同。混合保證金會從同一資金池中扣除所有成本,因此某一倉位的高額資金費用可能削弱其他倉位的保證金。單倉保證金則會直接從單筆倉位的抵押中扣費,若緩衝不足,清算會更快發生。
自動去槓桿化(ADL)影響:混合保證金能支援更大規模的整體倉位,若市場急劇波動導致清算,這些倉位可能進入 ADL 流程(當保險基金不足時)。單倉保證金則因倉位獨立且規模較小,清算影響相對更可控。
何時使用不同模式
混合保證金與單倉保證金各有適用場景。以下根據策略與市場條件,說明如何選擇:
對沖與多腿策略(混合保證金)
如果你執行的是多倉位策略——例如做多某個永續合約,同時做空另一個合約作為對沖,或進行價差與套利交易——混合保證金通常更合適。因為某筆倉位的盈利可以抵消另一筆的虧損,混合保證金能降低對沖單腿被過早清算的機率。適用情況包括:
投資組合對沖:如做多 BTC-PERP,同時做空 ETH-PERP。混合保證金將盈虧合併計算,短期背離不會輕易擊穿其中一邊。
基差交易或價差策略:如做空永續合約並做多現貨(或其他到期合約),混合保證金能降低整體保證金需求,因為風險互相對沖。
多倉位活躍交易:混合模式下僅需監控一個保證金池,適合管理複雜倉位組合,重點在於帳戶整體風險是否可控。
為何選擇混合保證金? 它在倉位能自然對沖時提供最大靈活性與資本效率,並允許你把整個組合作為一體進行風險管理。但需注意的是,若遇到市場系統性事件,高度相關的倉位可能同時受損,因此仍需嚴格的總體風險控制。
單一方向交易(單倉保證金)
對於單一、獨立的倉位,或是任何你希望嚴格限制潛在損失的交易,單倉保證金通常更佳。適用情況包括:
每筆交易有獨立假設:如果你想對某個山寨幣永續合約做方向性押注,可能不希望這一倉位牽連到其他資金。單倉保證金能確保若出現爆倉,僅損失該倉位抵押資金。
高槓桿短線交易:當使用極高槓桿(如 20 倍以上)進行短期操作時,單倉模式更安全。你事先設定最大風險(例如 500 美元),即便清算,也不會波及核心資本。
學習或測試新市場:在嘗試新幣種或不熟悉的策略時,單倉保證金能限制損失範圍,避免因新手錯誤導致帳戶全盤受損。
為何選擇單倉保證金? 它強制每筆交易自帶風險邊界。對於習慣每單設置固定美元風險的交易者來說,這是一種務實工具。在高波動市場中更具價值:即使無法隨時監控,單倉模式也能讓倉位自動止損,而不至於拖垮整個帳戶。
波動新聞窗口與山寨幣交易
在重大新聞事件或高波動時期,選擇保證金模式尤為關鍵:
高波動場景:如經濟數據發布、監管公告、黑天鵝事件。此時更建議使用單倉模式,因為混合模式下,一次快速崩跌可能同時吞噬所有倉位的保證金,而單倉則僅限於個別交易。
小市值山寨幣:由於價格可能瞬間波動 50%,單倉模式能把這些極端風險隔離,避免拖累大盤幣或其他持倉。
穩定市場狀態: 在震盪或低波動的環境下,混合保證金的效果更佳。對於大型資產或相關性較高的倉位,混合模式能提升資本效率,幫助承受小幅波動,而無需逐一管理。
核心原則 始終根據 市場狀況 選擇保證金模式。在平靜、區間盤整的市場中,混合模式提供便利與效率;而在劇烈波動的市場中,單倉模式則提供保護與風險隔離。
實例解析(逐步說明)
以下透過數字來展示混合保證金與單倉保證金的實際運作差異。
範例 A —— 混合保證金下的雙倉位
情境:你在混合保證金模式下有 $1,000 資金,開立兩筆倉位: 1)做多 0.1 BTC-PERP,入場價 $30,000(名義價值 $3,000) 2)做空 5 ETH-PERP,入場價 $2,000(名義價值 $10,000)
每筆倉位需要 10% 初始保證金:BTC 為 $300,ETH 為 $1,000。但因為混合保證金會考慮風險抵消,你的 $1,000 資金足以覆蓋。
倉位互相抵消:比特幣上漲 10%(盈利 $300),以太坊也上漲(空單虧損 $300)。淨盈虧接近 $0。在混合保證金下,BTC 的盈利能抵消 ETH 的虧損,因此兩邊都不會被清算。
單邊不利行情:若以太坊大漲導致空單虧損 $800(上漲約 8%),比特幣僅小漲帶來 $100 盈利。此時計算:淨資金 = $1,000 + $100 - $800 = $300。這低於所需的維持保證金(總名義 $13,000 × 5% ≈ $650),觸發清算。系統會優先清算虧損較大的 ETH 空單,留下少量資金維持 BTC 多單。
重點:混合保證金允許盈利暫時支撐虧損倉位,但若某筆交易虧損過深,會吞噬所有抵押,導致多筆倉位同時陷入風險。它能延緩清算,但一旦抵消失效,整體帳戶都會受牽連。
範例 B —— 單倉保證金下的單筆倉位
情境:你使用單倉保證金以 10 倍槓桿做多 XRP-PERP。XRP 現價 $1.00,你買入 1,000 張合約(名義價值 $1,000)。10 倍槓桿需投入 $100 保證金(10% 初始),維持保證金為 5%(約 $50)。
清算計算:$100 保證金對應 $1,000 倉位,初始保證金率為 10%。若 XRP 下跌導致資金降至 $50,便會被清算。即當損失達 $50(價格從 $1.00 下跌至約 $0.95)時,系統強制平倉,損失整個 $100 保證金。但帳戶其他資金不受影響。
補充保證金:若 XRP 價格下跌 3% 時你追加 $100,總保證金增至 $200,槓桿降至約 5 倍。此時清算需 XRP 從進場價再跌約 15%(虧損 $150 才會剩下 $50 維持保證金)。
若未補倉後果:若 XRP 下跌 5%,倉位被平,損失 $100 保證金。但其他資金完好。若同樣操作在混合模式下,初期 5% 下跌可能仍能存活,但繼續下跌就會危及整個帳戶。
重點:單倉保證金將最大損失鎖定在投入的 $100。它在價格 5% 不利變動時強制止損,適合需要嚴格控制單筆風險的交易者。
混合保證金 vs 單倉保證金 對照表

實用的風險控制措施
無論你選擇混合保證金還是單倉保證金,嚴謹的風險管理都是不可或缺的。以下是一些具體可行的操作建議,用來保護你的槓桿交易:
將槓桿與止損對齊 先確定止損位置,再設定槓桿,確保清算價遠離止損。不要因為交易所允許高槓桿就盲目拉滿。理想狀況下,維持保證金只有在超過你預期最壞情況的行情下才會被觸及。這樣你能依照自己的止損計劃出場,而不是被動被清算。
保持健康的保證金緩衝 不要把倉位壓在維持保證金的「刀刃邊緣」。一般建議保有 2–3 倍於最低要求的保證金作為緩衝。這能吸收意外的波動、手續費或資金費用。對於單倉模式,意味著一開始就要分配比最低要求更多的資金;對於混合模式,則需要定期檢查自由資金是否足以覆蓋所有持倉的維持保證金,尤其是在增加新倉位之後。
控制倉位集中度(混合模式) 在混合保證金下,要警惕相關性風險。避免持有多筆高度相關的倉位,或單一過大的倉位,因為它們可能同時觸發連鎖清算。要設定內部上限,例如單一倉位不應佔用超過帳戶保證金的某個百分比,並確保單一市場事件不會導致帳戶全面爆倉。
預先設定單筆最大損失(單倉模式) 在單倉模式下,先決定好你能接受的最大損失,並僅分配這筆資金作為保證金。若行情不利,不要無限制地加碼補倉。可以事先制定嚴格規則,例如「只會在假設仍成立時額外補一次 $Y」,否則就讓其清算。這能避免陷入無限攤平的壞習慣。
設置提醒並監控 利用交易所或外部應用的提醒功能,在倉位的保證金率接近危險水平(例如低於 10%,或距清算價不足一定百分比)時收到通知。這樣能及時手動介入(補保證金或平倉),避免被動清算。在混合模式下,還要特別關注帳戶整體槓桿與盈虧情況,大倉位的盈虧劇烈變動應立即觸發調整。
必須使用止損 雖然止損並不直接屬於保證金模式的範疇,但對每筆倉位設置止損能有效避免災難。如果行情不利超過預設幅度,止損能在剩餘保證金被耗盡前幫你退出。這在混合模式下尤其重要,一筆止損能保住帳戶資金,支持其他倉位。在單倉模式下,止損則能幫你保留部分保證金,而不是在清算時 100% 損失。止損是第一道防線,而清算只是最後的被動選項。
總結 執行以上控制措施,可以大幅降低被強制清算的風險,確保槓桿仍是一種放大利潤的工具,而不是造成毀滅性虧損的陷阱。
結論
在混合保證金與單倉保證金之間的選擇,核心在於你想如何平衡「靈活性」與「風險控制」。混合保證金具備更高的資本效率,透過資金共用延長倉位壽命,特別適合倉位彼此對沖或互補的複雜策略。
然而,它需要高度警惕:你必須隨時管理整體曝險與相關性,避免整個帳戶因單一市場事件而產生骨牌效應。相對地,單倉保證金將每筆交易的風險切割獨立,更適合明確、單一方向且風險範圍清晰的倉位,確保一筆失敗的交易不會拖垮整個帳戶。
其代價是需要更頻繁的微觀管理,且若疏於關注,可能更早觸發清算。在實務上,許多有經驗的交易者會混合運用:將混合保證金用於核心投資組合或相關倉位,同時在投機性倉位或市場動盪時切換至單倉模式。
只要理解兩種模式的運作機制,並嚴格遵守風險管理,你就能依據策略、行情與自身風險承受度,靈活選擇合適的保證金模式 —— 是你運用工具,而不是被工具所制約。
用 ApeX Omni 更聰明地交易在 ApeX Omni 釋放去中心化交易的全部潛能。無論是加密貨幣永續合約、現貨市場、美國股票,還是預測市場,你需要的一切都在這裡。憑藉深度流動性、強大交易工具以及零手續費,ApeX Omni 讓你能輕鬆打造並執行符合自身風格的交易策略。
邊學邊賺 —— 每完成一個任務可獲得 100 USDT 你的交易知識現在也能轉化為收益。參加我們在 Galxe 舉辦的 Learn & Earn 系列活動,每完成一個快速小測驗,即可獲得 100 USDT 獎勵。
只需將錢包連接至 ApeX Omni,完成測驗並領取獎勵。快速、簡單,讓你在學習成長的同時輕鬆賺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