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平台在短時間內獲得如此高的關注時,辨別「真實價值」與「行銷話術」就變得至關重要。
Aster 在去中心化衍生品領域幾乎無法被忽視——這是一家由 Binance 支持的永續合約 DEX,提供 BTC 與 ETH 高達 1001 倍槓桿、外匯合約最高 200 倍槓桿,並以激進的 Genesis 空投將 50% 的代幣分配給用戶。CZ 的公開背書使代幣價格從 0.06 美元暴漲至 2.10 美元,社群媒體更將 Aster 稱為「Hyperliquid 的強勁挑戰者」,似乎在最完美的時機登場。
熱度是真實的,但問題在於——這個平台本身是否配得上這樣的聲量? 我們將以客觀角度檢視 Aster 已構建的技術基礎、其策略合理之處,以及在投入資金前,交易者應該注意的潛在缺口與風險。
Aster 的優勢所在
該給的肯定不能少。Aster 準確捕捉了市場需求,並以極具進攻性的策略迅速佔領了話題中心。
槓桿定位精準。BTC 與 ETH 提供高達 1001 倍槓桿、HYPE 300 倍、外匯合約 200 倍——這些設計明確鎖定追求極致資金效率並願意承擔相應風險的交易者。對於具備成熟策略的專業玩家而言,這種槓桿倍數開啟了其他 DeFi 平台無法實現的操作空間。
策略時機拿捏得當。Aster 在去中心化衍生品市場熱度高漲的階段登場,當時 Hyperliquid 雖居主導地位,卻未能完全滿足所有用戶需求。Aster 以截然不同的風險/回報結構進場,成功佔據差異化定位。
激進的用戶拓展策略合理。Genesis 空投將 50% 的代幣分三階段分配,立即創造參與誘因;Rh 積分機制則透過遊戲化方式刺激短期活躍度。對於新興 DEX 而言,必須給予足夠吸引力,讓用戶願意克服切換平台的阻力。
多資產支持形成差異化。同時支援加密貨幣、外匯與部分股票(如 Google、NVIDIA)的永續合約,提供了傳統加密平台無法比擬的資產多樣性。對希望在單一平台上進行多資產交易的用戶而言,這種整合性極具吸引力。
CZ 的背書增添了可信度。由 CZ 親自公開稱讚為「市場顛覆者」,不僅帶來聲量,更意味著獲得業內具備深厚資源與判斷力人物的支持。
這些要素共同構成了 Aster 吸引市場關注的原因。接下來,讓我們深入看看其內在結構。
關鍵基礎架構缺陷
安全架構:最根本的隱憂
Aster 官方文件中最引人注目的問題來自一句話:「資產安全無法得到保證。」
這並非一般的免責聲明。對於一個負責託管用戶資金的平台而言,若其本身無法保證資產安全,這代表了底層架構存在根本性限制。雖然文件未具體說明漏洞細節,但僅這一句話就足以讓任何嚴肅的交易者警覺。
實際意涵如下:
用戶在沒有密碼學安全保證的情況下存入資金;
平台明確承認無法確保資產不受風險;
缺乏 Layer 1 層級的結算錨點,也沒有任何數學證明來支撐資金安全。
與此相比,基於 zkRollup 技術構建的平台能以 Layer 1 智能合約確保資產安全,並提供可驗證的密碼學保證。像使用 StarkEx 的平台(累積處理超過 1 兆美元交易量)能以數學證明與長期營運記錄來佐證安全性。
現貨市場:名義存在,實際薄弱
Aster 將現貨交易列為平台功能之一,但實際執行情況顯示出明顯缺陷:
平台上僅有 23 個現貨交易對;
除少數主流資產外,普遍存在嚴重滑價與低流動性問題;
支撐高效現貨市場所需的基礎設施顯然尚未建成。
這一點至關重要。健全的現貨市場是衍生品交易價格發現與風險對沖的基石。當現貨流動性不足時,容易出現套利困難與價格偏離現象,為機構級參與者創造可利用的空間。相反地,那些重視現貨流動性的平台,往往能在衍生品市場展現更健康的價格與交易深度。
空投可持續性問題
Genesis 空投確實帶來了顯著的用戶活躍度,但同時也引發了對可持續性的嚴重疑慮:
50% 的代幣總量分三階段發放給用戶,創造了極具吸引力的短期拉新誘因。 結果是,大量用戶湧入平台進行積分刷取與空投套利,帶來了看似亮眼的活躍度數據。 然而,從歷史經驗看,加密市場中依賴空投驅動的增長往往只是短暫的高峰,一旦獎勵結束,活躍度迅速回落。
關鍵問題在於:當 Genesis 第三階段結束、積分挖礦停止後,用戶是否會因為平台本身的交易體驗而留下? 抑或是,他們會轉向下一個獎勵更豐厚的活動? 能夠長期存活的平台,通常是那些即使在沒有代幣激勵的情況下,也能為用戶創造持續價值的項目。
交易基礎設施的侷限性
除了基本的永續合約外,Aster 在專業交易者越來越重視的功能面上存在明顯缺口:
缺乏 Vault 生態或自動化策略。 用戶無法接入專業交易策略、委託資金給資管人,也無法透過自動化系統獲取被動收益。
沒有預測市場或替代型合約產品。 產品範圍僅限於不同資產的標準永續合約。
缺少進階交易工具。 平台僅提供下單功能,缺乏分析、風控與投資組合管理工具,難以支援專業級決策流程。
對於目標客群包含專業與機構交易者的平台而言,這些並非可有可無的附加功能—— 它們是區分「高槓桿賭場」與「完整交易基礎設施」的關鍵所在。
多鏈行銷與多鏈現實之間的落差
Aster 將自己定位為「多鏈平台」,宣稱支援 Ethereum、BNB Chain、Arbitrum 與 Solana。但實際實現卻存在重大侷限:
用戶在任一時間僅能使用單一鏈上的資產作為保證金;
缺乏真正的跨鏈流動性整合;
實際上只是「多鏈部署」,而非「多鏈互通」。
真正的多鏈混合保證金系統應允許用戶在多條鏈上同時存入資產,並統一用作交易保證金。 對於資產分佈於多個 L2 的專業用戶而言,這種高效的資金利用率與無需頻繁跨鏈操作的設計,才是「多鏈」的真正價值所在。
這些缺陷不只是劣勢,而是致命問題
必須明白一點:Aster 所缺乏的功能並非「錦上添花」或「高階附加值」,而是構成專業交易基礎設施的必要條件。下面我們具體分析為何這些缺口在實務層面上構成致命風險。
安全性不是可以妥協的問題
當一個平台公開承認「無法保證資產安全」,這不只是風險更高,而是整個行為性質的轉變。此時你所做的,已經不是在專業基礎設施上進行交易,而是在賭平台不出事。
為什麼密碼學層級的安全保障是必需品而非選項:
數學證明代表你的資金安全不取決於團隊操守、伺服器穩定性或營運狀況。
Layer 1 結算錨定確保即便平台整體離線,用戶仍可透過鏈上強制提領資產。
成熟架構的經驗驗證(如 StarkEx 處理逾 1 兆美元交易量)說明安全性不是理論,而是經過大規模驗證的實績。
ApeX 採用 StarkEx 與 zkLink 架構搭建 zkRollup 技術,並非出於行銷考量,而是基於明確的安全邏輯——非託管、具密碼學保證的安全機制是合法、可信交易基礎設施的最低門檻。 沒有這個基礎,所有的產品層都只是堆砌在沙地上,隨時可能崩塌。
現貨流動性直接決定衍生品品質
Aster 現貨市場的流動性貧弱(僅 23 個交易對、深度不足)並非小問題,而是實際損害其衍生品市場表現的核心缺陷。
為什麼強健的現貨市場對衍生品平台至關重要:
價格發現依賴現貨市場。當現貨流動性不足,永續合約的價格就會偏離真實價值,並被套利者利用。
風險對沖需要有效現貨市場。高滑價使對沖成本過高,導致專業交易策略難以執行。
套利空間不該過大。若現貨市場薄弱,價格偏差擴大,散戶實際上在為機構的套利機會買單。
ApeX 之所以在 Arbitrum、Base、BNB Chain、Ethereum 與 Mantle 上實現真正的多鏈現貨流動性,並非額外的產品線,而是為了確保整個衍生品市場的價格機制穩定運作。 沒有健康的現貨市場,就無法建立高品質的永續合約市場。
Vault 並非附屬功能,而是建立可持續生態的核心機制
Aster 缺乏任何 Vault(策略金庫)基礎設施,而這遠不只是「多一個賺收益的方式」這麼簡單。
為什麼 Vault 生態系對平台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專業交易者可藉由管理 Vault 將策略變現,形成長期留存的經濟誘因。
散戶可接觸機構級策略,無需具備專業知識即可參與高階交易模式,達成策略民主化。
Vault 帶來長期黏著度,使平台能在短期激勵(如空投)結束後仍維持活躍度。
ApeX 的官方 Vault 與社群自建策略 Vault 構成雙邊市場: 策略管理者透過績效費獲利,資金提供者獲取穩定回報,平台則受惠於長期留存的流動性與持續參與的用戶。 當空投經濟週期結束後,Vault 用戶仍有繼續留在平台的實際理由。
真正的多鏈架構不是行銷口號,而是資本效率的關鍵
Aster 雖自稱「多鏈平台」,但實際上僅允許單鏈資產作為保證金使用。這種限制帶來實質成本。
為什麼真正的多鏈混合保證金系統對專業交易者不可或缺:
加密資產分散於多條 L2(為了空投、收益或 Gas 成本優化)是常態。若平台強制用戶將資金橋接至單一鏈,將造成額外摩擦與成本。
真正的統一抵押機制允許用戶同時持有 Base 上的 USDC、Arbitrum 上的 ETH、Ethereum 上的 USDT,並在不跨鏈的情況下統一作為交易保證金使用。
對於跨鏈持倉的專業交易者而言,這能顯著提升資本利用率與操作效率。
ApeX 透過 zkLink 技術構建的多鏈混合保證金系統,並非單純滿足功能清單,而是基於現實考量—— 現代 DeFi 用戶早已跨鏈運作,任何強迫資金集中化的設計都只會增加成本與摩擦。
預測市場讓交易超越價格投機
Aster 僅提供標準永續合約,而 ApeX 則引入預測市場。這不只是產品差異,而是平台深度的體現。
為什麼預測市場對於綜合性交易平台不可或缺:
交易者能針對事件、結果與情境進行押注,而不僅限於資產價格漲跌。
風險管理範圍擴展至事件驅動的對沖,而非僅價格波動。
市場做市商與高階交易者能透過更多維度表達觀點並創造收益。
預測市場並非娛樂性附加功能,而是重新定義「交易基礎設施」的核心延伸—— 讓交易不再只是押注 BTC 是否上漲,而是圍繞真實世界的不確定性構建更豐富的市場機會。
專業級交易基礎設施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從整體脈絡來看,Aster 所欠缺的部分與 ApeX 所優先構建的內容,並非單純的產品節奏差異,而是對「交易基礎設施」概念理解層級的根本分歧。
Aster 的模式:以極高槓桿與空投誘因快速上線,再考慮基礎架構建設(或許);期待市場熱度能支撐到產品真正成熟。ApeX 的模式:先以安全可靠的基礎構建完整架構,再推出具長期價值的功能;優先滿足專業交易者的實際需求,而非追逐短期話題。
這種取向差異帶來了本質上不同的結果:
安全性:Aster 坦承「無法保證資產安全」;ApeX 以經過實戰驗證的 zkRollup 架構提供密碼學級別的資產安全保證。
流動性深度:Aster 的現貨市場僅停留在理論層面、缺乏實際使用;ApeX 則在多鏈間維持真實有效的流動性機制。
用戶黏著與可持續性:Aster 的用戶行為圍繞空投套利;ApeX 透過 Vault 生態創造不依賴代幣激勵的長期參與。
資本效率:Aster 仍要求單鏈資金整合;ApeX 已實現多鏈混合保證金,提升整體資本利用率。
交易工具:Aster 僅提供標準永續合約;ApeX 則拓展至預測市場,讓策略更加多元化。
最終的分野十分明確:一個平台專注於「製造話題」;另一個平台,則專注於「真正的交易體驗」。
專業觀點評估
Aster 採取了極具侵略性的市場進場策略,確實成功吸引了市場注意。其高槓桿設計針對特定用戶群體,並藉由 CZ 的背書獲得了初期公信力。對於明確追求極端槓桿、並願意承擔相應風險的交易者而言,Aster 確實在 DeFi 領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選項。
然而,當我們深入檢視其缺失的部分,真正的問題也浮現出來——這些缺口揭示了「專業交易基礎設施」的本質要求:
平台自承「無法保證資產安全」,這不僅是風險提示,而是對懂得 DeFi 架構原理的交易者而言,足以構成「不合格」的警訊。
缺乏 Vault 生態、多鏈統一基礎設施與強勁現貨流動性,並非僅是功能不足,而是缺乏構建可持續交易環境的核心結構,使其難以支撐除投機外的實際用途。
以空投為導向的增長模式,不僅反映出可持續性問題,更暴露出核心疑問:用戶是為產品而來,還是為了短期提取激勵而暫時停留?
這正是 ApeX Protocol 存在價值的根本所在:
ApeX 展示了「正確構建」與「快速推出」之間的戰略分野。 以 StarkEx 與 zkLink 為基礎的安全性驗證,確保資產層級的加密保障; 多鏈深度流動性實現真實可用的市場效率; Vault 生態打造出超越挖礦經濟的長期用戶參與; 完整的基礎架構讓交易成為專業行為,而非單純的槓桿遊戲。
最終的戰略差異並不微妙: Aster 走「快、熱、冒險」的路線,以話題與高槓桿換取注意; ApeX 則選擇在經過驗證的基礎上穩步構建,打造能長期運行的全方位交易平台。
一個策略擅長瞬間吸引眼球; 另一個,則能在熱潮退去後,依舊穩定存在、持續為專業交易者創造價值。
對交易者的意涵
若你正在評估 Aster,必須清楚了解自己能獲得什麼,以及將犧牲什麼。
Aster 能提供的:
極高槓桿確實存在。若你需要在 BTC/ETH 上使用 1001 倍槓桿以執行特定策略,Aster 確實能滿足此點。
空投激勵相當可觀 Genesis 分配機制為短期挖分或積分農場用戶帶來實質收益機會。
CZ 背書具備影響力。來自業界重量級人物的公開支持,意味著潛在資源與行業聯繫。
Aster 缺乏但對專業交易真正關鍵的部分:
沒有資產層級的密碼學安全保證。平台已公開承認無法確保資金安全。
沒有 Vault 生態,無法接觸專業策略或獲取長期穩定收益。
所謂多鏈基礎架構並不真實存在,僅為行銷層面的多鏈部署。
現貨流動性不足,導致價格發現與風險管理難以精確執行。
交易品類單一,除標準永續合約外缺乏多元衍生工具。
不同用戶類型對應的風險/報酬考量如下:
對於短期挖礦、追求空投回報或以可承受損失的資金執行極端槓桿策略的用戶而言,Aster 可作為短期套利工具使用,其高槓桿與獎勵設計能達到快速提取價值的目的。
然而,對於構建長期部位、投入大量資金、或重視安全與專業交易體驗的交易者而言,應優先選擇具備明確歷史紀錄、加密安全保證、完善生態系統與專業級功能的成熟平台。
簡而言之:Aster 適合尋求短期收益與高風險試驗的用戶;而真正想在 DeFi 永續市場長期立足的交易者,應選擇像 ApeX 這類以安全、深度流動性與基礎建設為核心的專業平台。
結論
去中心化永續合約市場足夠龐大,允許多種策略並存——但並非所有策略都能成立。
Aster 透過激進的市場推進與高曝光策略成功吸引了關注。問題不在於它是否製造話題——這點毋庸置疑;真正的問題在於,這份熱度是否能轉化為可持續的基礎設施,而非在用戶提取完空投獎勵後迅速流失的短期繁榮。
可以確定的是:槓桿是真的,空投是真的,CZ 的背書也是真的。但同樣真實的是——該平台明確承認無法保證資產安全,缺乏現代化交易所需的完整基礎設施,並且主要依賴激勵挖礦而非產品本身的價值來推動增長。
對於嚴肅的交易者而言,選擇已然明確:
你可以選擇在一個承認無法保障資金安全、缺乏專業級工具與功能、依賴短期激勵的基礎上追逐極端槓桿; 或是選擇在擁有經過驗證的基礎設施、加密級安全保證、真正多鏈流動性、Vault 生態、預測市場與長期功能支撐的平台上穩健交易。
一種策略追求瞬間的注意力;另一種則構築能讓交易者長久成功的環境。
選擇權在你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