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應用程式

APEX BLOG

通過定期的ApeX新聞、交易和研究,
保持在去中心化的最前沿。


    筛选
    全部學習

    永續合約 DEX 的爆發:去中心化衍生品如何重塑加密交易版圖

    Nov 11, 2025

    4 min read

    DEX

    banner

    數據正在講述一個無法忽視的故事。

    去中心化永續合約交易所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從小眾產品成長為足以與傳統中心化交易所抗衡的主要競爭者。

    在 2023 至 2025 年之間,加密衍生品市場的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許多三年前尚不存在的平台,如今每日處理的交易量已能與成熟的中心化交易所並駕齊驅。曾被視為不可撼動的市場份額,正在被重新分配,而目前的增長軌跡顯示——這僅僅是開端。

    永續合約 DEX(Perp DEX)的崛起,代表著加密交易基礎設施的一次深層重構。這不只是邊際改進或緩慢滲透,而是一場規模性轉移。該領域在 2023 年僅佔整體永續合約市場不到 10% 的份額,到 2025 年年中已提升至 25%–26%。截至 2025 年 9 月,月交易量突破 1.1 兆美元,同比增長高達 138%

    這不是炒作,而是實打實的成長。鏈上數據、網絡流量分析與交易統計共同勾勒出明確趨勢: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已達臨界規模,且各項指標都顯示這股動能仍在加速,而非趨緩。

    現狀:無法忽視的數據

    超乎預期的交易量成長

    永續合約 DEX 產業在進入 2025 年時,市場對其的預期仍相對保守——但僅過半年,這些預期就顯得過於謹慎。

    2025 年第二季度,永續合約 DEX 的總交易量達到 8,980 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到了 9 月,單月交易量突破 1.1 兆美元,較 8 月增長近 50%。9 月下旬的單日交易量甚至超過 670 億美元,展現出前所未有的鏈上交易活躍度。

    作為對比,這些日交易數據已逼近主流中心化交易所的規模。完全建立在去中心化基礎設施上的平台——由智慧合約而非企業實體所治理——如今正處理著相當於機構級的交易流量。

    未平倉量顯示資金承諾程度

    交易量反映的是市場活動,而未平倉量(Open Interest, OI)則揭示了市場信心。當前去中心化永續合約的總未平倉量約為 160 億美元,這代表著十八個月前尚不存在的龐大資金現已部署在鏈上。

    以該領域的領頭羊 Hyperliquid 為例,其增長軌跡最具代表性:

    • 2024 年底未平倉量約為 30 億美元

    • 到 2025 年中上升至 75 億美元

    • 幾週後突破 150 億美元

    這一數字一度超越了傳統大型中心化交易所(如 OKX 與 Bitget)的未平倉規模。當一家去中心化平台的未平倉量超過主流 CEX,這不僅是平台成功的象徵,更意味著專業交易者的資本正在從中心化基礎設施轉向鏈上架構

    市場份額的重新分配

    最具洞察力的指標並非絕對增長,而是相對於傳統巨頭的表現。

    2025 年第二季度,DEX 與 CEX 的永續合約交易量比達到歷史新高的 0.23。 這意味著每當中心化交易所產生 1 美元的永續交易量,去中心化平台就能處理 0.23 美元。一些分析指出,若以整個行業衡量,去中心化平台的交易量現已相當於 CEX 的約 40%

    單以 Hyperliquid 而言,其在 2025 年中已佔據全球加密衍生品總交易量的 約 6.1%,較年初的 2% 大幅提升;某段時間內,其永續合約交易量甚至達到 Binance 的 11% 以上

    這樣的變化顯示,Perp DEX 不再是小眾市場的替代方案,而是正在進行中的市場結構性轉移——從中心化到去中心化交易基礎設施的再分配。

    用戶數據證實廣泛採用

    若交易量成長卻沒有對應的用戶增長,往往意味著虛假交易或造量行為。然而,永續合約 DEX 的使用者數據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圖景——真實的、有機增長。

    網站流量是第一個指標。截至 2025 年 10 月,Hyperliquid 網站月訪問量已達約 470 萬次,位列全球金融類網站前 200 名。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約 25% 的訪問來自美國(約 87.5 萬次/月)——儘管該平台對美國 IP 實施地理封鎖,顯示使用者主動繞過限制以進入這些平台。

    鏈上錢包增長則進一步驗證了這一趨勢:

    • Hyperliquid 的獨立地址數,自 2025 年初的 291,000 增至 6 月底的 518,000,短短半年成長 78%

    • dYdX 持幣錢包數 年增近一倍,至 2025 年中達 68,600

    • GMX 的日活用戶數 於 2025 年較 2024 年增長超過 200%,其多鏈版本累計用戶總數 reportedly 已超過 70 萬

    這些並非虛榮指標。它們代表著真實的鏈上錢包、真實的交易活動與倉位操作,正是這些實際參與者共同推動了整體統計中可見的爆炸性交易量成長。

    為何會出現這種趨勢: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結構性優勢

    這種規模的增長,並非單靠行銷活動或短期激勵所能支撐。它背後是結構層面的優勢,使得使用者偏好從中心化交易所(CEX)逐漸轉向永續合約 DEX。

    自我託管,消除對手風險

    FTX 崩潰讓加密使用者徹底意識到一個問題:當你在中心化交易所交易時,資金不屬於你——而是屬於交易所。一旦交易所倒閉,無論你交易得多成功,資金都將一併消失。

    Perp DEX 採用自我託管(self-custody)模式。使用者透過錢包連接平台,私鑰掌握在自己手中,所有交易皆由智慧合約自動執行,無需信任任何中心化實體。 這種設計使交易對手風險大幅降低,因為所有倉位均有鏈上資產抵押並由合約保障清算與支付。

    對於熟悉傳統金融中「對手信用風險」概念的機構而言,這代表著一個根本性的制度升級—— 從依賴企業信譽的中心化機構,轉向以密碼學與程式碼為基礎的信任架構。

    無需 KYC,真正的全球化准入

    中心化交易所面臨日益嚴格的監管壓力,多數平台被迫執行 KYC(身份驗證),這不僅增加使用摩擦,也讓部分地區的用戶無法順利進入市場。

    Perp DEX 完全不同。不需 KYC、不需身份審核,使用者只需連接錢包、充值穩定幣,即可立即開始交易。這不僅關乎隱私,更關乎全球可及性

    對於受到地理限制、銀行管控或監管灰區影響的交易者而言, 去中心化交易所提供了一個真正自由的入口。無需等待法幣入金、無需繁瑣文件驗證,從決定參與到實際交易,可能僅需數分鐘。

    這些結構性優勢——安全、自主、無國界——正是推動去中心化衍生品市場持續增長的根本力量。

    更快的上幣速度,助力趨勢交易

    在中心化交易所(CEX),新代幣的上架需經過冗長流程——包括審核委員會、法律合規審查與商務談判。 這通常需要數週甚至數月

    相較之下,永續合約 DEX(Perp DEX)具備無需許可、快速上架的特性。當一個新代幣在市場上獲得熱度時,去中心化平台可以幾乎即時推出其永續合約,讓交易者能在趨勢形成的早期就獲得槓桿敞口,而無需等待 CEX 的繁瑣審批。

    對於追逐市場動能的交易者而言,能夠在「第二天」而非「第六週」參與熱門資產,意味著可觀的 Alpha 機會(超額收益)。

    技術突破:解決訂單簿難題

    永續合約 DEX 的崛起不僅是哲學層面的勝利,更是技術創新的結果——它們解決了長期以來讓鏈上衍生品難以實現的「訂單簿瓶頸」。

    過去的挑戰:傳統訂單簿需在區塊鏈上實時提交買單與賣單。做市商每次更新報價都需發起鏈上交易並支付 Gas 費,在以太坊等通用鏈上,這樣的高頻操作成本過高,導致去中心化訂單簿模式無法規模化運行

    新一代解法:HyperliquidDeepBook 等平台 從零開始構建專用 App Chain(應用鏈),專為高性能交易設計。這些鏈提供更快的交易速度、更低的成本與更高的吞吐量, 使去中心化訂單簿運行成為可能。

    最終結果: 用戶可在鏈上體驗與中心化交易所幾乎一致的下單介面與撮合效率—— 這正是業界稱之為「CEX 體驗的 DEX 化(CEX feel on-chain)」。 它徹底消除了過去 DEX 使用體驗落後的摩擦。

    透明的代幣經濟模型:讓價值與平台表現綁定

    頂級 Perp DEX 的另一個創新點在於——透過設計代幣經濟模型實現平台價值與持幣者利益的一致性。

    Hyperliquid 為例:

    • 平台從交易活動中收取可觀手續費;

    • 97% 的收入 用於回購並銷毀平台代幣;

    • 此舉減少供應、形成持續的市場需求。

    這種機制將「平台表現」與「代幣價值」直接掛鉤。與許多協議收入與代幣價值脫節的項目不同,此類具回購與銷毀機制的代幣模型建立了明確的財務聯動關係

    最終形成正向飛輪效應:更多使用量 → 更多手續費 → 更多回購 → 代幣價值提升 → 吸引更多交易與資本 → 再度推高使用量。

    這套模型正在被越來越多的 Perp DEX 仿效,逐漸塑造出一個以平台基本面驅動代幣價值的全新賽道。

    趨勢加速的跡象

    當前的成長數據已相當亮眼,但更關鍵的問題是——這是否已到達頂點,還是僅僅是起點?多項指標顯示:我們仍處於早期階段。

    機構資金剛開始進場,而非已趨成熟

    未來推動增長的最大動力並非散戶,而是剛開始認真評估去中心化衍生品市場的機構資本

    以下是早期機構參與的跡象:

    • 大型錢包累積代幣行為明顯。10 月分析數據顯示,大額地址正在持續吸收 Perp DEX 相關代幣(如 PERPADX),同期交易所儲備量下降。具體而言,PERP 頭部錢包持倉增加約 7.8%,而交易所持倉下降 15%——這是典型的「巨鯨吸籌」現象。

    • Hyperliquid 的清算數據顯示大量專業倉位活躍。自上線以來,平台已處理超過 530 億美元清算量,意味著有相當比例的高槓桿大額倉位(極可能來自機構或自動化交易策略)在劇烈波動中被觸發。

    • 專業交易公司已低調進駐。多家知名加密交易機構 reportedly 已活躍於 Hyperliquid 等平台,使用 VPN 繞過地理限制,在其深度流動性池中進行套利與高頻交易。

    這些跡象共同表明:機構資金正開始試水去中心化衍生品市場,尚未達到成熟階段。隨著更多專業資金入場、流動性進一步加深,整個 Perp DEX 賽道的增長曲線仍有相當大的上升空間。

    這意味著未來的增長方向

    機構採用遵循著一個可預測的路徑: 早期參與者會以小額資本試水; 當平台的安全性與穩定性獲得驗證後,資金規模會逐步擴大; 隨後,競爭者開始跟進, 最終在監管環境趨於明朗後,形成更廣泛的機構化參與。

    目前,我們仍處於「早期採用者」階段。根據 Bitwise 的產業分析,若 DEX 以當前速度持續侵蝕衍生品市場份額,未來數年其年交易量有望達到 20–30 兆美元,增幅約為目前規模的 10 至 15 倍。這一增長將主要由對沖基金、自營交易公司及其他機構資本推動。

    基礎設施品質正逼近 CEX 標準

    機構參與的前提,是機構級基礎設施。 如今,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平台之間的技術鴻溝正迅速縮小。

    Hyperliquid 為例:它運行在自建的 Layer1 鏈上,提供高性能訂單簿、深度流動性與極窄價差,其撮合效率與主流中心化交易所相當。研究人員指出,其高頻交易表現與 Binance 已可相比。而兩年前,在去中心化架構上實現這樣的性能幾乎是不可想像的。

    平台在市場壓力測試下的韌性尤為關鍵。例如在 10 月 10 日被稱為「史上最大規模鏈上清算事件」的劇烈波動中,多數 Perp DEX 依然保持穩定運行,這種「極端市場仍不宕機」的能力,為其贏得了交易者的長期信任。

    隨著越來越多平台在保持去中心化架構的同時達到 CEX 級別的性能,反對 Perp DEX 的技術論點正在消失。最終,交易者要做的選擇只剩下——是否信任他人保管資產。而在 FTX 事件之後,市場傾向於選擇自我託管的模式。

    傳統交易所的進場,等於對模式的背書

    推動 Perp DEX 採用加速的最大信號,反而來自一個意想不到的方向:中心化交易所本身。

    近期消息顯示,CoinbaseRobinhood 等傳統交易所 正準備推出自家的永續合約產品。當這些擁有龐大用戶基礎的傳統平台決定進入某個市場,這本身就等於對該市場的正面認可與長期潛力背書

    若 Coinbase 為其數百萬用戶開放永續合約交易,這將讓更多投資者第一次接觸衍生品,並最終探索去中心化的替代方案。若 Robinhood 推出加密期貨產品,則意味著槓桿交易將被主流零售投資者視為常態

    這些傳統巨頭的舉動並非直接與 Perp DEX 競爭,而是擴大整個加密衍生品市場的天花板。而當市場總量成長時,在自我託管優勢與開放基礎架構加持下,去中心化平台將成為最終的受益者。

    流動性整合將推動「混合型模型」崛起

    去中心化交易當下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流動性在不同鏈與協議間的分散。能夠解決這一問題的平台,將在未來的競爭中佔據主導地位。

    預計將引領趨勢的,是能夠整合多源流動性的混合型交易所。這類平台能聚合來自多條區塊鏈、多個流動性池與不同交易場域的訂單流,從而提供遠勝於孤立平台的交易體驗與報價深度。

    ApeX Protocol 透過 zkLink 技術 實現真正的「多鏈混合保證金」機制,正是此策略的典範。它允許交易者同時使用 Arbitrum、Base、BNB Chain、Ethereum、Mantle 等多鏈資產作為抵押品,無需手動跨鏈轉移資金,從而消除了流動性被割裂的摩擦。

    隨著這類聚合技術的不斷成熟,Perp DEX 將能提供接近中心化交易所的流動性深度,同時仍保有去中心化託管的安全優勢。這種結合將消除中心化交易所僅存的主要競爭優勢。

    監管明朗化將加速,而非阻礙增長

    常見的擔憂是:監管壓力會阻礙 Perp DEX 的發展。但現有證據顯示,事實恰好相反。

    對中心化交易所的監管愈趨嚴格, 反而成為推動用戶轉向去中心化選擇的「推力因素」:每一次新的 KYC 要求、每一個受限的司法管轄區、每一筆高額罰款與執法行動,都讓自我託管、無需許可的交易模式顯得更具吸引力。

    同時,「拉力因素」也在增強。智能合約審計、去中心化保險協議與治理機制的快速進步,使得 DeFi 正從「無序的狂野西部」轉變為透明、可驗證、可審計的金融基礎設施

    對機構而言,他們所要求的「專業性、穩定性、系統運行時間與基礎設施可靠性」,如今能透過可審核的智能合約代碼獲得更高確定性——比起依賴法規與中心化主體的承諾,代碼即信任在危機中反而提供更可靠的保護。

    軌跡已然明確

    去中心化永續合約交易所的發展速度,已遠超市場預期。短短兩年之內,該領域的交易量從加密衍生品市場的 不到 10%,躍升至 25–26% 的市佔率。月度交易量突破 1 兆美元,未平倉合約(Open Interest)達到 160 億美元,使用者規模依平台不同成長 78% 至 200%。更關鍵的是,專業交易機構已開始正式進場。

    這些並非預測,而是已發生的事實

    數據揭示的下一階段趨勢:

    過去讓去中心化衍生品難以落地的技術瓶頸,已被逐一突破

    • App Chain 架構讓去中心化撮合性能已可媲美中心化交易所。

    • 自我託管機制消除了中心化平台無法解決的對手風險。

    • 代幣經濟模型將平台收入與代幣價值直接綁定,形成可持續的經濟閉環。

    • 無 KYC 的全球可及性,在監管環境日益嚴苛的背景下,反而成為更具優勢的結構性特點。

    目前的機構參與仍處於早期採用階段, 但基礎設施品質已逐步趨近中心化交易所標準。同時,傳統交易所入場推出永續產品,等於對市場潛力的正式背書。隨著多鏈流動性聚合技術成熟,流動性碎片化問題正被快速解決。

    真正的問題不再是「會不會繼續增長」,而是「增長的速度」。

    隨著基礎設施優化、機構資金規模擴大、以及監管壓力持續將用戶推離中心化平台,Perp DEX 的成長曲線幾乎可以確定會進一步加速。

    目前市佔率約 25%,業界預測若現行趨勢延續,未來幾年內可達 40–50%。這意味著市佔將翻倍成長,新增的交易量將以「兆美元」為單位,並使去中心化衍生品從「替代方案」進化為主流模式

    數據顯示,這不是一場曇花一現的熱潮,而是新一代交易基礎設施轉型的起點,將在未來十年重塑加密衍生品的交易方式。

    對於尋求資金配置與長期布局的交易者而言,Perp DEX 的敘事已非概念性炒作,而是由實際交易量、用戶增長、機構採用與技術進展共同支撐、且仍在加速的結構性趨勢。

    4